大豆加工废水的预处理过程
发布日期:2022-10-14 浏览次数:2097
工艺运行分析探讨:
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水质的分析,在工程方案设计时应重点针对有机物、氨氮和总磷含量高,盐分大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由于乳清废水的pH较低,需要对其调节,以达到厌氧菌所需要的最适pH范围。我公司在初步设计时,采用出水回流调节pH,回流比为200%~300%,使厌氧进水pH达到5.2左右。经过近la的运行发现,厌氧处理效果较好,COD去除率达96%以上。出水悬浮物少;但是厌氧池及其后的出水管道结晶物质较多,产生出水管道堵塞、曝气头结垢等一系列运行问题。
为解决管道堵塞问题,对设备进行了预处理改造。投加石灰水调节pH。石灰的加入一方面起到提升pH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入的钙可以与磷酸根结合生成磷酸钙等不溶性沉淀物,不仅起到物化除磷的作用,也减少了厌氧工段鸟粪石等结晶盐的形成。同时钙离子有助于厌氧颗粒化污泥的形成C5)。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石灰的加入使污水厌氧处理效果极不稳定,出水携带污泥较多,造成厌氧污泥流失严重。导致厌氧处理负荷逐渐下降,并且厌氧池底部沉积物质较多。运行近1a后,厌氧处理负荷下降了40%。厌氧池底部钙质沉积达2m之深,造成厌氧池布水管道的堵塞,不得不对厌氧池*清理。
为*解决厌氧污泥流失问题,公司在厌氧池前后各增加一级高效气浮装置。前一级气浮可有效去除厌氧进水中的悬浮物。后一级气浮可有效拦截厌氧污泥的流失,此次改造后,运行至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