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 发布日期:2017-09-09      浏览次数:822
    • 从猪场废水处理的三种基本模式可以看出,还田模式和自然处理模式是靠自然生态循环和大量的土地来消纳污染物,不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养猪场更趋于规模化,生物处理模式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所用的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大致相同,都是固液分离 厌氧消化 好氧处理。有些治污企业不切实际地追求处理设施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导致处理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致使微利运营的养殖企业难以承受,即使建有处理设施,也可能只是作摆设。因此,有必要对养猪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及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找出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探寻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处理稳定的养殖业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才是治理养殖业污染的途径。以下是两个对生物处理模式有突出影响的因素。


      1.高氨氮导致碳氮比失衡,抑制微生物生长
      氨氮主要来源于猪场废水中尿素和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尽管氨氮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当其浓度超过了一定范围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大部分猪场废水中所含的氨氮在 500~1 000 mg/L 之间,当氨氮浓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就会减少甲烷产量。氨氮会改变细胞内的 pH值,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对厌氧产甲烷的菌群产生影响。
      2.抗生素的影响
      为了达到疾病或是促进生猪生长发育的目的,养殖场每年会使用大量抗生素,仅用于养猪业的抗生素就多达数十种。在中国,抗生素每年有 21万吨的生产总量,其中 48%被用于农业和养殖业。一旦这些抗生素被猪摄入体内,其代谢途径虽有不同,但终会以原始结构或同分异构体的形式排出体外。按照抗生素的种类,占摄入量17%~67%的抗生素*没有改变就被排出体外,并随着粪便尿液进入厌氧反应器,依旧保持原本的抗菌活性,甚至有一部分抗生素的代谢产物比其本身的生物毒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