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米废水中淀粉含量较高,有机负荷高, 处理难度大,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将好氧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结合而用UASB 反应器由污泥层、污泥悬浮层、沉淀区及三相分离器组成, 其中污泥层和三相分离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使用三相厌氧生物反应器对酿酒厂所排出的淀粉废水进行了处理, 效果*佳。气浮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利用高压状态溶入大量气体的水(溶气水)作为工作液体, 骤然减压后释放出无数微细气泡, 废水中的絮凝物粘附其上, 使絮凝物的比重远小于实际比重, 随着气泡上升, 将絮凝物浮至液面, 达到液固分离的目的。
某米粉企业的大米加工能力约30×104 t /a。废水主要为洗米水、冷取水以及清洗设备和地面的冲洗水,废水排水量以及水质波动较大,COD 为3 000~5 500 mg /L,平均为3 750 mg /L。废水中需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米粉类碳水化合物,易生物降解,因此废水处理工艺要有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和可靠的运行稳定性。
目前,米粉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UASB 预处理和水解酸化—SBR,尚未见到采用混凝预处理/ABR/SBR 组合工艺处理米粉废水的报道。
根据现场考察,该企业米粉车间废水产生量约120 m3 /d,根据当地和有关部门关于工矿企业废水的排放要求,处理出水水质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的二标准。
废水流经格栅、多沉淀池后截留原料中的碎米和颗粒较大的米粉,沉淀池的沉淀物定期打捞全部回收,经晾晒后作畜牧饲料。再投加PAC 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溢流到ABR,在此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有机物,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降解大部分COD,然后出水进入中间池,由潜水泵提升至SBR 反应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主要处理工艺
格栅、多沉淀池及混凝沉淀
出水入格栅用于拦截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后流到调节池,调节池内设穿孔曝气管道设备1 套,提升泵2 台,起均化水质、水量的作用。出水流入多沉淀池。
多沉淀池为厂方原有设施,由于废水的悬浮物浓度较高,可以实现米粉、米粒和废水的初步分离,沉淀物定期打捞,防止废水酸化。多沉淀池1座,钢混结构,分成3 格,有效容积为22.5 m3,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
混凝反应槽的停留时间为15 min,废水与投加的PAC 搅拌反应后产生的絮体进入到斜管沉淀池,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2.0 m3 /(m2·h) ,总高为3.5m,配高为2 m的斜管,配有1 套加药系统(包括溶药桶、搅拌机、计量泵和反应桶等) 。
ABR
设ABR 反应池1 座,钢混结构,设计进水COD为3 050 mg /L,设计停留时间为24 h,预计COD 去除率为80%,有机负荷为2.3 kgCOD/(m3·d) ,属于低负荷运行,有效池容为120 m3。ABR 反应器设计为2 个并联的池子,每池分为4 格,每格上流室宽与下流室宽之比约为3 ∶ 1,每个反应室内置半软性填料,使厌氧污泥能够很快地挂膜,有利于产酸菌和厌氧菌的生长,保证充足的微生物量,使进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充分降解去除。
SBR
设SBR 反应池1 座,钢混结构,设计进水COD为790 mg /L,MLSS 为3 000 mg /L,污泥负荷为0.32kgCOD/(kgMLSS·d) ,排出比为1 /2,有效池容为100 m3,每天运行2 个周期,一个周期为12 h,其中进水2 h、曝气反应6 h(通过底部的微孔曝气头进行曝气,采用限制曝气,有利于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静止沉淀2 h、排水1.5 h、闲置0.5 h,采用罗茨风机2 台(交替使用) ,空气流量采用高负荷运行(0.5 ~1.5 kgO2 /kgBO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