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农业增产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垃圾、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场地,而且污染环境、传播病原,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目前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主要进行农业还田处理,但处理模式比较粗放,对空气、土壤都会造成一定污染,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变为农业生产中备受欢迎的有机肥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中,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超工业与生活污染源,成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在我国局部区域有所好转,但总体仍不容乐观。畜禽养殖污染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于保障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化肥中氮的流失率一般为8%~20%,磷的流失率约为5%,但畜禽粪便中氮、磷的流失率分别为化肥中氮、磷流失率的122%和132%,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高达25%~30%。由于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重视养殖生产,忽视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使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日益威胁水体的安全。如上海市黄浦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占总污染负荷的36%。因此,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一、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技术现状
如今,对于畜禽废水的处理,国内外有许多的技术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等,还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
1.1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畜禽废水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大致可分为吸附法,絮凝沉淀法和电化学法。
1.1.1介质吸附方法利用具有发达孔结构的固体吸附材料来吸附和保留畜禽废水中的一些污染物。
1.1.2冷冻沉淀法是指絮凝剂聚合物的吸附交叉吸附效应,颗粒悬浮在残余聚集体中,沉淀到较大的颗粒中,具有加工速度快,沉积效果好,易于加工的优点。
1.1.3电化学法是一种去除可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电化学方法,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
1.2生物处理技术
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动物和家禽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可大致分为好氧生物学处理法,厌氧生物学方法和好氧厌氧混合处理。
1.2.1常用于家畜和家禽废水处理的好氧生物法主要、SBBR、生物转盘、生物过滤、MBBR、MBR和A/O方法等。使用SPL处理农场中的牲畜和家禽排泄物,它可以更好地去除家畜和家禽中的氨氮、有机物、磷,并将磷转化为可溶性磷和化学沉淀物。
1.2.2厌氧生物处理也经常用于牲畜饲养和家禽养殖的处理。常用技术包括ABR、UASB、全混合厌氧反应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1.2.3好氧厌氧混合处理方法也经常用于畜禽废水的处理,两者结合处理的效果要比单用一种方法效果好。
1.3自然生态技术
利用水、土壤和生物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自然生态处理技术包括湿地建设和氧化池技术。
1.3.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使用土壤-水生植物-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污染物并去除水和肥料。
1.3.2氧化细胞处理技术用氧化池处理废水的原理类似于水的自清洁过程。它主要利用池塘中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1.4各种处理技术相结合
在目前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由于畜禽废水污染严重,单一污水处理技术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常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处理方法,增强处理效果。
二、强化保障和支撑
1.1完善粪肥还田管理制度。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计划,根据养殖规模明确配套农田面积、农田类型、种植制度、粪肥使用时间及使用量等。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避免施用超量或时间不合理,并作为监督*法的重要依据。加强日常监测,及时掌握粪污养分和有害物质含量,严防还田环境风险。
1.2加强技术和装备支撑。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着力破除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障碍。鼓励养殖场户全量收集和利用畜禽粪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输送和施用方式,不再强制要求固液分离。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积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逐步改进粪肥施用方式。
大规模的畜禽业本身成本高,利润低,难以承受高处理成本的畜禽废水处理工艺。因此,在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时,应优先考虑施工成本较低,运营管理成本较低,具有良好处理效果的工艺。在资源和能源逐渐缺乏的背景下,高效、低能耗流程正在受到更多关注。
结合*终处理和源头控制,从根本上降低畜禽废水处理的运行和处理成本,促进清洁生产,改革传统的企业生产方法,这是废水处理的主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