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染织厂是一家主要从事棉纱漂白、染色的企业,其生产废水(2 000 m 3/d)主要来自脱脂漂白、染色和清洗工段。
该厂原废水处理系统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处理水量、水质的要求,故决定对原有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处理出水各项指标需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 92)中的一标准。
原废水处理流程
该厂原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合建式表面曝气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其工艺流程见图1。由于当时印染行业使用的浆料主要以天然浆料(如淀粉等)为主,排放的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相对较少,COD为500~600 mg/L,因此处理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印染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染化料的更替,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逐渐变差,成分也变得复杂,COD、色度经常超标,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要求。
① 格栅
利用原有格栅,主要去除废水中漂浮物以及较大的固体物,防止其进入废水处理设施,保证提升水泵和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② 高温厌氧反应池
由原东侧污水调节池改建,高温厌氧反应池利用人流废水温度较高的特点,进行高温厌氧发酵预处理,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废水的色度,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③ 调节池
由原有西侧污水调节池改建,废水由高温厌氧反应池经增设的连接管道自流进入,可以有效地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保证各个处理设备在设计水质和水量下正常运行。
④ 兼氧水解酸化池
由原西侧曝气池和沉淀池改建,池内设置组合填料,可以增加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接触面积,通过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并且改善了废水的pH值,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⑤ 生物接触氧化池
由原东侧曝气池和沉淀池改建,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组合填料,使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微生物呈絮状悬浮生长于废水中。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生物量多,水流属*混合型,因此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高效而稳定地去除。
⑥ 混凝反应沉淀池
新建混凝反应沉淀池,主要用于固液分离,在混凝剂及脱色剂的作用下去除废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和较大的悬浮物生物膜,同时对色度、COD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使出水达标排放。
⑦ 剩余污泥处理系统
新建污泥好氧消化池,定期将剩余污泥通过管道排至好氧消化池,池内充氧曝气,实现污泥减量,消化液溢流返回高温厌氧反应池进一步发酵处理。在运行中发现,为避免无机悬浮物在系统内积累,应定期适当排泥(干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