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污水处理站的规划与建设

污水处理站的规划与建设

  • 发布日期:2020-12-09      浏览次数:1789
    • 医疗污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

      一、医院废水处理流程工艺选择原则为:

      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处理。

      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采用二处理,对采用一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处理。

      二、污水处理站的规划与建设

      1.污水处理站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环评需要遵循的原则

      (1)依法评价原则:环评的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分析建设项目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在环保方面的新动向。

      (2)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尽早介入工程施工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过程选址、施工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3)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做到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必须突出。

      (4)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需广泛吸收从事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相关单位和个人以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2.污水处理站的选址、安全间距及隔离防护要求:污水处理站选址应该依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环境卫生要求、排水口位置、工程地质要求、风向、运输以及维护管理等基本因素来决定。

      (1)污水处理站应当设置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应与居民区及病房保持合适的距离,并在其周围设置隔离带或绿化防护带。

      (3)污水处理站周围应当设置围墙或实施封闭措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4)污水处理站应当留有扩建的可能,方便施工、运行以及维护。

      (5)处理站内应该设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水电条件,以便于污水的排放及污泥外运。

      (6)传染病医院或者含有传染病房的综合性医院的处理站,位置布局力求合理,并与构筑物、建筑物严格隔离。

      3.污水处理站构筑物、建筑物的建设要求

      (1)处理构、建筑物的主要设备应当分为两组,每一组都按50%的负荷来进行计算。

      (2)污水处理过程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的措施,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标,操作方便,安全耐用,对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劳动保护。

      (3)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置排空设施,排出的污水及时回流。

      (4)处于寒冷地区的处理构筑物,应当采取防冻措施。回暖时,处理构筑物室内温度可以按照5℃设计;检验室、加药间和值班室的室内温度可以按照15℃设计。

      (5)高处构筑物应该设有适量的围栏、避雷针和防滑梯等安全保障设施。

      (6)污水处理站一般依靠重力进行排放,必要的话采用排水泵。

      (7)在处理站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留有余地。

      (8)根据医院的具体规模以及条件,污水处理站设置化验室、值班室、控制室和联络电话等。

      (9)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合理的地点设置废渣、污泥以及医疗废弃物临时堆放点,但必须采取严格地封闭措施,不得外露。

      (10)处理站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