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在污水处理设备上的设置是为了沉淀污水中的大多数悬浮物的,其出水水质如何直接反映着沉淀池的处理程度。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备上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呢? (1)正确投加混凝剂。当沉淀池用于混凝工艺的液固分离时,正确投加混凝剂是沉淀池运行管理的关键之一。要做到正确投加混凝剂,必须掌握进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在水质频繁季节,要求1~2小时进行一次测定,以了解进水泵房开停状况,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药量。特别要防止断药事故的发生,因为即使短时期停止加药也会导致出水水质的恶化。 (2)避免短流进入沉淀池的水流,在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并不相同,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小于设计停留时间,很快流出池外;另一部分则停留时间大于设计停留时间,这种停留时间不相同的现象叫短流。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水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 现象降低道zui小限度。 
(3)防止藻类滋生。在废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当原水藻类含量较高时,会导致藻类在池中滋生,尤其时在气温较高的地区,沉淀池中加装斜板或斜管时,这种现象可能更为突出。藻类滋生虽不会严重影响沉淀池的运转,但对出水的水质不利。可在原水中加入三绿化铁混凝剂,以抑制藻类生长。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以高压水冲洗去除。冲洗时先放去部分池水,使斜板和斜管的顶部露出水面,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系统附着的藻类。 (4)及时排泥。及时排泥是沉淀池运行管理中为重要的工作。初沉池排泥一般间歇进行,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过2d。 初沉池排泥操作的两个要点是掌握排泥间隔时间和掌握每次排泥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则污泥可能积累厌氧发酵而上浮,持续时间太长,则降低了排泥含水率,增加了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负担。排泥间隔时间在冬天长些,夏天短些,一般间隔时间为8~12h,冬天少数池子也可24h。排泥持续时间于排泥间隔时间有关,每一个初沉池都应该在试运转中摸清排泥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时间仅几分钟或几十分钟。重力排泥的初沉池必须保证足够分排泥水头(不小于1.5m)。机械排泥的沉淀池药加强排泥设备的维护管理,一旦机械排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修理,以免池底积泥过度,影响出水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