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臭污染的概念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味统称为恶臭,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被称为恶臭污染物。由于恶臭污染的特殊性,很多国家将其作为单列公害对待。 二、污水处理工程恶臭污染特点 *一、恶臭污染物质的嗅阈值低。污水处理工程产生的恶臭物质嗅阈值尤其低,其中硫化氢的嗅阈值为0.41×10-9、甲硫醇嗅阈值为0.07×10-9。 第二、恶臭污染程度与人的感觉强度并不是成线性关系。人类的嗅觉强度与恶臭物质浓度的对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当某种恶臭物质浓度下降90%的情况下,人对其感觉强度下降一半。 第三、恶臭污染是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臭,污水处理厂的恶臭物质主要包括氨、硫化氢、硫醇、挥发性脂肪酸等。 第四、恶臭污染具有时段性和区域性。 第五、恶臭污染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第六、污水处理工程的恶臭污染,有明显的季节性,污水处理工程夏季的臭味明显大于冬季。 三、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产生研究 污水处理工程的恶臭源分布在污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中,进水部分(格栅间)和污泥处理部分(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房)的恶臭尤为严重,致恶臭物质主要由氨气、硫化氢、硫醇、挥发性脂肪酸等组成。污染特点如下: ①污水处理厂恶臭发生源主要是储泥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以及曝气池和格栅井处。 ②污水处理厂臭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氨和甲硫醇。 ③臭气浓度随扩散距离的增大而衰减,100m外其影响明显减弱,距300m基本无影响。 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臭气强度不同,长泥龄污水处理工艺臭气浓度低于短泥龄处理工艺。 四、生物治理工艺原理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组成,这些物质都带有活性基团,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特别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后,恶臭气味就消失,基于这一原理,常用的除臭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除臭、生物除臭、掩蔽除臭等。 1、化学除臭法:添加化学药剂与具有臭味的物质反应,从而达到除臭目的,如采用Ca(OH)2或臭氧处理; 2、物理除臭法:如活性炭吸附法,一些恶臭成分通过物理吸附去除,而其他一些恶臭成分则是在吸附剂表面进行氧化反应后去除; 3、生物除臭法: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基本是由三个阶段构成: (1)废气中的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 (2)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的污染物质被微生物吸附、吸收; (3)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将污染物去除。 生物除臭过程,不含氮的恶臭成分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含氮的成分则被氧化分解S、SO32-、SO42-,NH4、NO2-、NO3-。 用来进行气态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如同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样,特定的污染成分都有其特定的适宜处理的微生物群落,自养菌和异氧菌通过各自的氧化、还原、消化、反消化等方式来获得其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在适宜的介质、温度、湿度、酸碱度、氧、营养物质的条件下,起净化作用的多种微生物能够共同繁殖,达到一种装置同时处理多种气态污染物的目的。 4、掩蔽剂法:掩蔽剂法是在一些大型处理池(如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周围喷洒化学物质以掩盖臭味。但由于恶臭浓度和大气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掩蔽剂除臭法的效率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