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废水主要来自制革生产的湿操作准备工段和鞣制工段,包括浸水废水,脱脂废水、脱毛浸灰及水洗废水、浸酸废水、铬鞣废水和染色加脂废水。 皮革废水 排放量大、pH值高、色度高、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铬、可溶性蛋白质、皮屑、悬浮物、丹宁、木质素、无机盐、油类、表面活性剂、染料以及树脂等。
皮革加工是以动物皮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完成的。一般包括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阶段。在鞣前准备工段,污水主要来源于水洗、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脱脂;主要污染物包含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及有机化合物。鞣制工段中废水主要来自水洗、浸酸、鞣制;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盐、重金属铬。整理工段废水主要来自水洗、挤水、染色、加脂及除尘污水等,污染物有染料、油脂及有机化合物。因此制革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水量波动大、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悬浮物多、耗氧量高、碱度大、色度高、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并具有一定毒性。 皮革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系统
制革废水的ρ(CODcr)一般为3000—4000mg/L,ρ(BOD5)为1000—2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BOD/COD值为0.3—0.6,适宜于进行生物处理。
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等处理设施。制革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高,预处理系统就是用来调节水量、水质;去除SS、悬浮物;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皮革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柔软剂、渗透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比较难以生物降解,需将这些高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形式,甚至是容易消化的简单的生物机体,从而提高生物的可降解性。经过臭氧法等方法处理,制革废水的BOD5、COD和色度都有明显的降低。生物处理前行水解酸化,将废水的BOD/COD的值由0.2提高到0.4以上,也可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好氧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这两项技术与传统物化预处理技术相比,除能够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还能够解决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泡沫问题,且产泥量少,为解决制革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大量污泥提供了一条途径。还可以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去除制革废水中不易生化降解的化工辅料。一般用或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0.03%~0.05%,可去除CODCr与BOD5约50%,S2-70%以上,SS与色度80%以上。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氧化沟、SBR和接触氧化法,应用较少的是射流曝气法、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