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在工艺运行中的问题解答,豆制品加工废水属于高浓度农业生产体系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脂类,以及生产清洗水中所含的清蛋白、糖类、豆渣、清洁剂等成分。豆制品加工废水具有浓度高、水量水质波动大、布点分散等特点,且豆制品加工企业规模通常较小,废水处理成本投入有限,给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解决这类废水就成了一大难题。 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说明: 豆制品加工废水自车间收集后自流进入格栅井,经细格栅去除大豆洗泡水中的漂浮物后流入反应池。利用在线pH仪自动投加石灰水调节废水pH至9.0左右,并添加PAC和阴离子PAM,通过架桥、卷捕等作用形成矾花,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降低农业生产体系物浓度。同时,通过pH的调节防止废水快速酸化发臭。反应混合液流入初沉调节池,调节水量、均匀水质,并进行固液分离。该过程可有效缓解传统处理工艺中悬浮物形成泥盖的现象。 初沉调节池分为两座,间歇式交替运行。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经泵提升进入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SBR),经过进水—反应—静置—排水阶段,并周期性重复操作。其中,在反应阶段通过厌氧、兼氧、好氧等间歇曝气方式的交替控制,使废水中的农业生产体系物和氨氮在该池内进行生物氧化-还原作用,较终被矿化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少部分被同化为微生物菌体,从而降低农业生产体系污染物和氨氮浓度。SBR工艺间歇运行,可通过生化时间的调节有效控制出水水质,同时避免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SBR池静置后的上清液通过滗水器进行排放,池底污泥和初沉调节池沉泥一并排入集泥池,定期通过叠螺机进行脱水,干泥外运无害化处置,滤液排入调节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