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制约因素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制约因素

  • 发布日期:2018-02-06      浏览次数:815
    •  一、农村污水现状

      近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态村建设到撤村建镇,按照发展的整体规划,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趋向城镇化。按目前乡村人口平均每人每天污水产生量60升计算,每年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5881万吨以上。这些污水绝大部分都是放任自流,自然蒸发或渗入地表,少数通过管路收集排放到村内外污水池、渠,不做任何处理。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农业进步发展,用水量会不断攀升,这又会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影响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农田缺水,并且由于缺水,许多传统特色农作物比如水稻,已无法继续种植,而另一方面污水遍地,不仅污染环境,并且造成水资源浪费。

      c2_201710091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制约因素体现在4个方面:

      (1)资金因素

      目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村庄依然无力自主投入资金修建和维护大量的污水管网及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污水的设备设施造价也很高,一些乡村经济的收益无法承受这样大的资金压力。同时污水治理是公益事业,不可能有很高的,甚至还要不断投入资金维持系统运转,从大多数农民的当前意识上看,这都是不能接受的。

      (2)文化因素

      大多数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意识没有改变,在他们对城市的整洁环境向往的同时,又一直以为农村目前的污水现状天经地义,禁锢的思想意识影响了村庄环境改造的积性,有些农民认为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家乡环境是搞虚架子,甚至是搞政绩工程,由此干部的推动工作无法得到认可。

      (3)技术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五花八门的污水治理设备及技术层出不穷,水平却良荞不齐。许多污水处理设备与技术工艺性能低劣,维修困难,可靠性差。一些生产商和承包商唯利是图,造成工程质量不高,大大降低了治理效果,或者高价tui销超前消费的设备工艺,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弄成不切实际的样板工程,恶化了本来对此抱有偏见的农民对污水处理的认识。

      (4)环境因素

      许多村镇的污水管道汇集了工业废水、雨水和生活污水,污水的季节性和多元性因素造成污水处理系统负荷超载。农村污水存在着分散性、间歇性特点,同时山区及低洼地带的特殊性,造成了污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存在一定困难。